8月26日上午,第三届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于苏州高铁新城开幕,本次论坛吸引500余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参与,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苏州大学、苏州高铁新城相关领导和嘉宾出席,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教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教授主持开幕式。
![](/__local/E/E1/7F/EA68C1D5BE0CB964ABED037F536_4565762D_31AEB.jpg)
![](/__local/1/E7/10/A0E2918573ABEED9AA54F94B9F6_566579D8_C085.jpg)
![](/__local/D/1F/19/75764C6FEE7140B5EF83D505DA1_CA6CD811_BADE.jpg)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教授(左)、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张立军教授(右)主持开幕式
本届论坛由同济大学承办,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苏州大学、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协办。本次论坛根植于交通与运载学科基础沃土,以“勤思敏学、笃行善悟,交通强国,战略领航”为主题,聚焦人才队伍建设,于交流中碰撞思想、于沟通中凝聚共识,笃行不怠,积极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__local/0/B7/08/CF6DA6B3702CABA0F7E8052603C_FB02B6E7_13D15.jpg)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教授致辞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交通强国建设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研讨交通与运载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交通与运载学科是同济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与同济大学“百年工科”一脉相承;近年来,学校以支持基础研究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注重创新团队和学科交叉的建设培养,着重加强源头创新能力与优势资源整合,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勇攀科学科技高峰。先后建立一大批重大科研平台,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在城市交通网联控制、高速磁浮列车运维、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遥感空间信息等方向取得标志性科研成果。同时,学校也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__local/5/F8/AA/D8A9CE0ADB1C4E465F9F1865896_262C459F_F6C9.jpg)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常务副院长郑四发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四发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是清华大学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综合性汽车产业研究院。长期以来,研究院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能源减排等重点方向,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的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基地、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高端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不断助力交通及载运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打造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示范基地,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关键技术支撑。本次论坛期望能跟各位专家学者紧密合作,为交通运载学科发展与交通强国建设共同努力。
![](/__local/D/3E/A8/05260519A4CC9EEF4BD61BEF6B9_97DC7954_10022.jpg)
苏州大学副校长李孝峰教授致辞
苏州大学副校长李孝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大学是一所底蕴深厚的百年学府,是我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坚持“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科技创新战略,持续开展开创性科研攻关、持续深化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校地双向赋能创新举措。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交通与运输工程领域新技术、新业态竞相涌现,希望本次会议能开出水平、开出实效,形成一批前瞻性、引领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共同谱写“交通强国”宏伟蓝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__local/C/0B/F7/A3BFD14C49B73D2F8C67C724C0D_10F90A9A_115DA.jpg)
苏州市高铁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一明致辞
苏州市高铁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沈一明在致辞中表示:当前,相城正肩负着建设“双中心”的重大使命,将智能车联网产业作为全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长三角地区最为活跃的智能驾驶产业高地,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实现高质量企业快速聚集,前瞻性配套快速布局,多应用场景快速拓展。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青年学者论坛一直是本学科领域优秀青年学者碰撞创新火花的盛会,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热切期盼各位专家为我们的智能车联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我们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探讨交流,一起搭建产业供需对接、项目转化落地的桥梁纽带,在这片热土上汇聚起更多的先进技术、创新资源和优秀人才。
![](/__local/F/C2/C1/E7529EE3DB3FB1F8CA882663E91_58B702DD_AB7FA.gif)
本届论坛特别邀请了28位资深的行业专家和同行学者,为青年学者“把脉问诊开药方”,在学术方向凝练、未来科研规划等方面给予专业性指导和帮助,并且领导们为论坛点评专家颁发了聘书。
清华大学李萌教授、同济大学熊璐教授、同济大学马万经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鹏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贺宜教授和湖南大学王田天教授先后围绕学科相关领域发展机遇、研究体会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
![](/__local/8/63/EF/C7842112F3CF8182CB7EC801017_4462D181_A4D4.jpg)
清华大学李萌教授发表主旨演讲《“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下交通管控领域选题思考》
![](/__local/7/F5/E7/7846562D6DD1AC8692550DEE065_3ED43B0B_9A10.jpg)
同济大学熊璐教授发表主旨演讲《汽车线控底盘控制系统研究》
![](/__local/D/C7/06/F1332487BB24564336FFE70FBDD_AA317557_B2AF.jpg)
同济大学马万经教授发表主旨演讲《道路交通控制研究进展与前瞻》
![](/__local/9/52/04/F75044D9619F8CE1FC0AA3DAF98_6CA8C57D_8BF7.jp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鹏教授发表主旨演讲《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__local/2/62/DA/0B68AEE7E4EB22D2B0F08F76507_10DFB162_8670.jpg)
武汉理工大学贺宜教授发表主旨演讲《重载车辆运行安全控制》
![](/__local/7/05/B7/7A978D8EC4C1CA65D08F832DF7D_5F0C99E4_9ABA.jpg)
湖南大学王田天教授发表主旨演讲《高速轨道交通空气动力运行安全与节能》
主旨演讲后,26日下午和27日开展了按研究领域划分的四个平行分论坛报告,具体包括道路交通、地面运载、轨道交通、水路交通、航空运载、航空交通、管道及其他领域。六十多位青年学者围绕学术成果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汇报,学科资深专家对报告内容进行点评。
![](/__local/8/E9/CD/A8AFAB1FB207407428570C26290_C50BA5A3_136B77.gif)
道路交通、地面运载、轨道交通、水路交通、航空运载、航空交通、管道及其他领域等研究领域的四个平行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