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日至12月6日,第三届海峡两岸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成功召开。
该会议旨在促进海峡两岸高校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探索海峡两岸高校在可持续发展交通领域的合作模式,共同探讨构建可持续的综合交通系统,本次研讨会主题为“共建绿色交通,共创美好未来”。
12月3日下午,两岸五校一行前往临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公司调研,参观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体验试乘临港无人驾驶公交和出租车。
12月4日,第三届海峡两岸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部分正式开幕。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高校有台湾逢甲大学、中央大学、台湾大学和高雄餐旅大学。海峡两岸5所高校近200名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加本次活动。会议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马万经教授主持。
同济大学港澳台办公室主任郑晓蕾老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凌建明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进行开幕式致辞。郑晓蕾老师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办学传统与发展战略,回顾了同济大学过去与台湾地区高校的合作交流活动,并欢迎台湾地区同仁来访同济,合作交流。凌建明教授代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向参会的师生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办学历史与人才培养理念,回顾了学院历年来与台湾地区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开始,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杨志丹副院长、逢甲大学物流与运输学系吴沛儒主任,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陈世晃主任、台湾大学学交通工程组组务负责人陈柏华教授、高雄餐旅大学永续发展宇校务研究中心校务永续发展组朱纯孝副研究员兼组长分别介绍各自学校、院系的历史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
接着,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刘皓冰教授主持展开圆桌讨论,两岸五校二十多位学者就“人才培养需求”“学生发展期许”“合作培养模式”及其他人才培养话题展开激烈讨论,积极分享各校学科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模式。
接下来,在学术交流活动的主题报告环节,五位教授针对“共建绿色交通,共享美好未来”主题,展开对科学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思考的汇报。
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教授作“当下中国的绿色出行⸺图景、反思与借鉴”的主题报告。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院长杨超教授作“城市地面公交客流下降趋势及对策”的主题报告。
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苏昭铭教授作“从国际运输发展趋势思考城市交通智慧治理思维⸺数位中枢神经系统的规划与建构”的主题报告。
台湾大学土木系工程学系周家蓓教授作“兼顾抗滑与反光双性能之道路标线发展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报告。
中央大学土木工程学系陈世晃主任作“台湾市区道路规划愿景”的主题报告。
随后,在学术交流活动的学生报告环节,来自海峡两岸的八位同学就自己的研究方向展开汇报。
逢甲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杨东翰同学就“应用Python於公车票证资料清理及公车运行时间分析”主题展开报告。
同济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蔡文渊同学就“从人类智能到类人智能⸺道路养护决策智慧化探索”主题展开报告。
逢甲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丁冠杰同学就“以路面标线减少驾驶人犹豫区间之研究”主题展开报告。
同济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刘浩同学就“集成分组和重复观测值的货运方式选择行为建模与分析”主题展开报告。
逢甲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吴凯雯同学就“低成本航空票价产品与附加服务之旅客选择偏好”主题展开报告。
同济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董逸轩同学就“面向新型混合交通流的速度协调控制方法”主题展开报告。
逢甲大学车辆行车事故鉴定研究中心助理陈孟谦就“不同推估法计算碰撞车速之差异性分析”主题展开报告。
同济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刘佳琦同学就“MTD-GPT:基于GPT的自动驾驶多任务决策模型”主题展开报告。
在每位同学汇报结束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王玲副教授与台湾逢甲大学郭仲伟副教授针对汇报内容展开点评。两位老师对同学们的汇报表达了高度的认可,提出了研究内容的先进性与意义,并给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的建议和指导。
台湾大学土木系工程学系周家蓓教授作最后总结致谢。她表示,在短短的一天中,我们高效地了解到海峡两岸五校的教学方法及五校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并且五个学校做的汇报都各有特色,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我们迸发出一些新的想法及启发,这是非常值得开心的事。同时也很钦佩两位点评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抓住了每位报告者的重点并给予了非常好的建议。今天的研讨会十分顺利,期待与大家的下次相聚。
12月5日上午,我院教师陪同台湾高校的师生一起参观了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史馆、轨道交通磁浮线、集群驾驶模拟实验室、虚实融合交通缩尺实验教学平台、三相映射功能区、同济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等多个实验基地,在师生们的踊跃提问及主讲人的热情讲解中,第三届海峡两岸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乔洪磊|撰稿
乔洪磊|摄影
万小华|指导
同济交通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