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教研室简介
虚拟教研室类型:专业建设类
虚拟教研室名称:交通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杨晓光
本虚拟教研室为多学科交叉新工科“交通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工程专业分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依托于同济大学共同建设。成员单位包括: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新疆大学共11所不同赛道交通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高校。项目组成员共有54人,皆为各高校教学一线的专业建设主力教师,覆盖了东部地区以及东北和西北边疆地区代表性大学。虚拟教研室成员长期致力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研究;负责多门国家一流课程和省级精品/一流课程,出版了多部国家规划教材;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这些成果将通过虚拟教研室进一步提升并共享推广到全国所有开设交通工程专业的高校。
各省成员分布
建设举措
1)建立交流研讨制度和平台,完善组织架构和合作方式
在虚拟教研室学科协作组的指导下,建立跨校研讨制度,进一步形成和完善虚拟教研室工作章程和监督机制等指导文件,定期组织虚拟教研室所有成员合作开展交流研讨。研讨制度将覆盖虚拟教研室建设目标、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职责、成果共享制度等方面,推动教研室年度总结制度建设,为虚拟教研室可持续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线上会议
2)面向国家和行业需求,持续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申请和承担教育部高教司虚拟教研室研究与实践项目,研讨新工科背景下全球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进展。依托虚拟教研室,研究并提出具备差异化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需求。广泛调研参与单位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既有经验和成果,归纳总结不同需求模式下培养方案的侧重目标和内容,更新交通工程专业面向多层次国家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交通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
3)基于知识图谱平台,强化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建设
与超星、智慧树等平台合作,搭建基于知识图谱框架的在线交流空间,建立平台升级和维护机制。重点关注专业体系设计、精品教材、教学资源案例库、优秀教师培训资源库等高质量教研成果的数字化。
专业知识图谱建设
4)提升虚拟教研室活跃度,强化教学合作和资源共享
通过学科知识图谱、重点课程知识图谱构建,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多校之间教学研究、课程群内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协同创新,提升虚拟教研室活跃度。创新多模式线上教研形态,形成共享机制,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教育资源管理与共享、全开放式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
虚拟教研室资源管理与共享
工作特色亮点
1)面向交通工程学科交叉发展趋势,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
对应新工业革命及交通强国战略对交通工程行业变革的影响,及交通工程专业新工科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和新人才需求特征,融合多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特点开展交通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特别基于新的课程体系,建设交叉学科专业课程群,实现不同学科专业间的综合交叉,引导学生构筑广博、宽厚的知识基础,搭建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形成包括经典交通工程专业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传统交通设施土建技术等内容全面的课程结构,增设人工智能、交通大数据和节能减排等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课程,提高了学生分析现代交通数据的能力。扩大通识教育课程,增设思政内容和人文与综合素质类课程,如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艺术等。
2)合作单位地域与类型全面,成果具备广泛的推广价值
虚拟教研室由同济大学等11所高校联合申报,成员单位地域上从东南沿海到东北、西部,所面临的行业特征和地域交通特征分布完整,学校特色包含工科优势高校、综合性高校、地方高校、西部对口支援高校,且各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分别获批国家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工程专业认证,专业开设时间的差异也覆盖了全国交通工程专业建设各阶段。基于本虚拟教研室涵盖的全国130余所各类高校和不同发展阶段,所取得的专业虚拟教研室成果现已取得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并将进一步国际化推广。
同济大学本科生院|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