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同济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承担项目正式启动
  发表时间:2024-06-05    阅读次数:

2024年5月30日,同济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混合驱动的交通信号控制评估-诊断-优化关键技术(2023YFE0209300)”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通达馆102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举行。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专项管理二处辛秉清处长(线上)、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及创新事务处总监黄咏恩教授(线上)、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部长冯世进教授(线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教授、副院长朱兴一教授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邀请了交通信号控制领域的多位权威专家担任项目咨询专家,包括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科技部重点专项咨询专家王殿海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林兴强(William H.K. Lam)荣休教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东波研究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教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奔驰可持续交通研究院院长李萌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北航前沿院智能交通研究院院长于海洋教授,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志刚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科技部重点专项咨询专家吕宜生研究员。

香港方项目负责人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及电子工程学系钟金鑫(Edward Chung)教授,内地方项目负责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唐克双教授,项目参与单位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俊平博士、研发总监刘建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朱宏特聘研究员等项目组成员20余人参加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

会议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兴一教授主持,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专项管理二处处长辛秉清作开幕致辞,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及创新事务总监黄咏恩教授、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部长冯世进教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教授分别致辞。

辛秉清处长致辞

辛秉清处长强调项目组要高度重视项目执行,认真履行合同条款,密切与合作方交流,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并取得丰硕成果。

黄咏恩教授致辞

黄咏恩教授对香港理工大学与同济大学的合作表示期待,并感谢所有参与者的贡献,期望项目能成功推进,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效率。

冯世进部长致辞

冯世进部长代表同济大学对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承诺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项目全力支持,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马万经教授致辞

马万经教授代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感谢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的支持,感谢各位专家的指导,并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项目实施方案论证环节由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大学王殿海教授主持。会上,内地方项目负责人唐克双教授、香港方负责人钟金鑫教授和项目参与单位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俊平博士分别汇报了项目总体实施方案、香港方研究进展和信控优化平台研发进展。

随后,专家组对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项目的实施方向给出了指导性建议。王殿海教授从项目的考核指标与评估角度提出了建议,建议细化评估标准,重视交流合作;林兴强教授从项目合作内容角度发表了建议,建议香港与内地在数据资源上互补合作;刘东波研究员从项目定位与规模角度发表了建议,提出项目应明确定位和范畴;马万经教授从成果应用角度发表了建议,建议明确成果应用范畴;李萌教授从合作目标角度发表了建议,指出要紧扣合作项目主题,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于海洋教授从内地-香港合作机制的角度发表了建议,建议项目组强化合作机制创新;吕宜生研究员从研究边界与侧重点角度发表了建议,指出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结合AI,并增强人机混合的体现。

经过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混合驱动的交通信号控制评估-诊断-优化关键技术”项目总体及阶段目标明确,研究内容符合指南要求,重点突出,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合理,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进度安排恰当,应用验证推进计划可行;项目重点聚焦“大规模非线性复杂信控系统人机混合智能优化机理”的科学问题,拟突破时空连续需求实时预测、运行状态多尺度孪生推演和人机融合智能控制优化三大关键技术,研制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混合驱动的信号控制优化平台,考核指标具体明确,测评方案详实可行,任务分工合理,各任务接口明确;项目组织管理机制设置合理,实施路线清晰,风险可控,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

孙凤美|撰稿

茆昕玥|摄影

同济交通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