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2024智能交通上海论坛交通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峰会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4-11-11    阅读次数:


应强国使命,应时代之变,由同济大学和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4智能交通上海论坛·交通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峰会于2024年11月7日至8日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艺嘉楼音乐厅举行。本次峰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为主题,汇聚交通领域的前沿智慧,展示交通学科发展创新成果,探索交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共谋交通运输创新发展之路。交通运输部及部属单位、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各省市交通运输部门、行业重点企业、高校负责同志等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共同探讨交通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本次峰会设交通智库与战略发展高层论坛、交通教育与学科建设论坛、交通科技创新论坛,旨在规划交通学科的高层设计,推动交通教育与学科建设,加快交通科学技术创新。

Part.01   交通智库与战略发展高层论坛

11月7日,交通智库与战略发展高层论坛由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主持。

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主持论坛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致欢迎辞。吕培明表示,同济大学交通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始终站在科研前沿。近年来,学校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综合交通低碳化发展等七大试点任务,成效显著。学校相继获批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在隧道、结构、测绘等领域,有6位杰出教授荣膺两院院士,并在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同济大学将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为路径,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推进交通、人工智能、车辆、新能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并将继续深入践行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持续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同济智慧和力量。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致欢迎辞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在致辞中强调,科技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动力,人才是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交通运输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他分享了壮大交通科技人才队伍的三点想法:一是坚持改革引领,塑造良好政策环境,为交通科技人才减负,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二是坚持立足全局,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发挥他们引领重大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坚持引育并举,加快培养高端紧缺人才,为人才培育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致辞

论坛特邀郑健龙院士、王复明院士、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凌建明院长分别作《绿色、长寿、高韧性道路工程的研究与展望》《“产科教”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同济大学交通学科发展与创新》的主旨报告。

郑健龙院士作《绿色、长寿、高韧性道路工程的研究与展望》主旨报告

王复明院士作 《“产科教”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报告

交通学院凌建明院长作《同济大学交通学科发展与创新》主旨报告

在交流环节,由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李兴华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蒋宏飞,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宇,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郝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凌耀初,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魏力,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一级巡视员寇小兵,云南省综合交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捷,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张晓春,重庆交通大学原校长唐伯明,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华东交通大学校长徐长节,长安大学副校长陈建勋,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钱国平,南通大学副校长施佺等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积极为交通学科建设建言献策。

从左至右: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院长、主持人李兴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蒋宏飞;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宇

从左至右: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郝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凌耀初;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魏力;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一级巡视员寇小兵

从左至右:云南省综合交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张捷;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董事长张晓春;重庆交通大学原校长唐伯明;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蔡袁强

从左至右:长安大学副校长陈建勋;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钱国平;南通大学副校长施佺

Part.02   交通教育与学科建设论坛

11月8日上午,交通教育与学科建设论坛召开,来自北京工业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新疆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按首字母拼音排序)等14所高校的16位院长、党委书记作主旨报告。

《地方高校交通土木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实践与思考》 郝贠洪  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

《航空交通运输工程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张卓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院长

《聚势启新 交通未来一山东大学“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的探索与实践》李利平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院长

《山东大学土木学科发展探索一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刘斌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党委书记、未来技术学院执行院长

《场地液化势评价的新途径》陈国兴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

《交通强国引领城市交通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发展》孙立山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一流学科建设》汪海年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院长

《以一流学科牵引科教协同育人,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谷艳辉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安全高效引领的低空交通发展技术发展路线探讨》汤新民  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空中交通工程学概况与城市空中交通管理难题》赵嶷飞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学院院长

《“交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思考》袁成清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院长

《“一带一路”建设的新疆实践及展望》邵春福  新疆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及展望》刘唐志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

《立足阡陌交通,服务乡村振兴-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科与人才培养》廖飞宇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学交古今,道通天下--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徐伟  山东科技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

《智慧交通领域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单丽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

圆桌交流环节,由同济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凌建明主持,与会的各位院长、书记围绕交通学科的建设方向和教育模式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Part.03   交通科技创新论坛

11月8日下午,交通科技创新论坛由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立军、同济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凌建明、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杜豫川先后主持。论坛邀请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按首字母拼音排序)等13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7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主持人 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从左至右:长安大学陈建勋作《公路黄土隧道支护理论与技术》报告;重庆大学仉文岗作《石质文物保护中的交叉学科研究初探:以大足石刻和花山岩画为例》报告;河海大学高玉峰作《山区机场跑道高填方边坡三维稳定分析方法与加筋技术》报告;武汉理工大学吴少鹏作《钢渣沥青混凝土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报告

从左至右:长沙理工大学于新作《基于长寿命目标的既有路面结构延寿关键技术》报告;上海交通大学付世晓作《跨海浮桥与悬浮隧道研究进展》报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李化建作《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现状与前沿》报告;西南交通大学张卫华作《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左:主持人 凌建明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右:主持人 杜豫川  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

从左至右:西南交通大学刘志刚作《临界波速对高铁弓网受流影响与速度提升策略》报告;同济大学周顺华作《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数智化趋势与挑战》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蔡开泉作《科技引领智慧民航创新发展》报告;同济大学杜豫川作《路面性能多维数字化技术及智能运维优化》报告

从左至右:同济大学肖军华作《运营高速铁路线路平顺性调控理论和技术》报告;香港理工大学冷真作《基于骨料碳纳米涂层技术的功能性沥青混凝土》报告;大连理工大学伊廷华作《数字孪生驱动的大跨缆索承重桥梁健康评估技术》报告;华南理工大学虞将苗作《原层位结构就地冷再生技术新进展》报告;西南交通大学朱涛作《轨道运载装备撞击动力学与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研究》报告

本次峰会探讨交通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启迪思想、共话发展的平台。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未来将推进“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路径,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化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陈佳维、未娜超|撰稿

同济交通编辑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