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启航嘉定,畅行交通”丨交通学院实验室参观活动
  发表时间:2024-12-05    阅读次数:

为帮助2024级新生深入了解交通各专业内涵,感受交通学科的独特魅力,探索未来交通领域的前沿科技,交通学院于2024年11月26日和11月29日举办了交通学院实验室参观体验活动。旨在进一步激发新生们的学术热情和创新激情,拓展专业选择的视野和思路。

本次活动共有200余名学生报名参加,经学院老师精心策划,参观体验了交通学院多个先进实验平台:包括智能网联三相映射综合交通实验室、集群驾驶模拟实验室、多制式轨道交通运控一体化仿真实验室、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

Part.01 智能网联三相映射综合交通实验室

智能网联三相映射综合交通实验室位于致臻楼4楼,该实验室致力于研究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覆盖了交通仿真、数字孪生、信号控制、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道路安全等多个重要的领域。

在实验室洪玲、王艳丽、张力楠等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面向自动驾驶测试的三相映射数字孪生系统的作用和基本原理,学习了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并观摩虚实融合交通缩尺实验台,看到了实体智能车辆、仿真虚拟车辆和驾驶模拟器人驾车辆在统一的交通场景中动态交互。从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角感受到了道路、环境、信息等因素对驾驶的影响,也亲身体验到不良驾驶行为的危险性。

Part.02 集群驾驶模拟体验

在集群驾驶模拟实验室中,同学们亲手握住方向盘,深度体验了人工驾驶模拟器的操作。即便是没有驾照的同学,也能感受到驾驶的独特魅力,体验了一把“自由驾驶”的快感。模拟器提供了真实的驾驶感受,同学们不仅能感知到车速、方向和操作的变化,还能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各种复杂的驾驶场景,体验到自动驾驶与传统人工驾驶的不同之处。这次体验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前沿发展和未来交通的创新潜力。

Part.03 多制式轨道交通运控一体化仿真实验室

在多制式轨道交通运控一体化仿真实验室里,同学们以第一视角亲身体验模拟驾驶高铁列车,初步了解了高铁的运控系统,沉浸式探索轨道交通的奥秘,体验中国铁路从“追赶”“并跑”到“领跑”的巨大变化,深刻感受交通强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Part.04 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在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同学们参观了国内第一条1.5公里1:1高速磁浮交通综合试验线以及正在线上开展试验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该样车4年前就在嘉定校区这条1.5公里高速磁浮综合试验线上试跑成功,高速磁浮系统及核心部件的关键性能得到了初步验证,为后续高速磁浮系统产业化研制优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20多年来,同济人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自主创新,不仅作为核心团队全程参与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磁浮交通系统研发,并且发挥全系统多学科优势,抢占高速载运领域竞争制高点,不断地实现磁浮交通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学生感言

2024级智能与信息网联大类  王家昕:

“参观交通学院实验室,对我而言,不仅是对交通学院的一次深刻了解,更是对交通行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一次探索。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数字孪生系统中,车辆高效有序地穿梭,展示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交通流畅性的巨大提升潜力,让我惊叹于科技重塑出行的魅力。模拟驾驶实验室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前沿技术使得实验的进行能够更加便捷,在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参观中,映入眼帘的巨大的磁浮列车让我不禁感叹我国轨道交通行业领跑于全球。此次参观活动激发了我对于交通行业的兴趣,我深刻领悟到交通与科技融合所蕴含的无限可能,也立志为交通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2024级智能与信息网联大类  王弈博:

“在同济大学交通实验室的参观之旅中,我仿佛穿梭于未来与现实的交汇点。这里,科技的脉搏跳动着,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创新的火花。实验室内,各式各样的模型和屏幕,如同星辰般点缀着这个知识的殿堂,它们不仅展示了交通的过去,更预示着未来。在参观过程中,我有幸参观到了同济大学交通学院所负责的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实验中心,以及根据实地情况所模拟出的道路交通模拟器。并且体验了由研发人员所开发的驾驶模拟器,领略了交通学科的魅力。在离开实验室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敬意和期待。敬意,是对那些在交通科学领域默默耕耘的人们的;期待,是对未来交通的无限可能。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洗礼,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它让我更加坚信,科技的力量,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4级智能与信息网联大类  刘昊鑫:

“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试验中心在轨道交通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未来交通发展的展望。例如,新型轨道材料的研发有望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智能化的列车控制系统将使列车运行更加安全、高效。这些研究成果让我对未来的交通出行有了更多的期待,相信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未来的轨道交通将更加便捷、快速、环保,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交通学院本科教务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