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同路科创·实践强知 | 交通学院开展2025年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表时间:2025-03-10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枢纽”。交通不仅是资源流动的"血脉",更是产业升级的"骨架",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优化是实现城乡互联互通、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动的关键。

为响应国家“三下乡”政策号召,践行同济大学“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使命,我院党委副书记杨志丹老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邹智军副教授、辅导员唐雁老师共同带队,组织8名研究生骨干组成“交融蒲江”实践队,深入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以交通为纽带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用青年行动书写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答卷。

01 青衿践履之志,智绘振兴图景

  党的二十大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纳入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并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而蒲江县作为成都市“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要实践地,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特色农业资源与区位优势,加速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探索“交通+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

实践团走访天府果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实践团参观天府果荟国家现代农业展示厅

为助力蒲江县的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济大学交通学院的“交融蒲江”实践队紧扣政策导向,参观走访了天府果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等单位,深入调研“互联网+农业”创新模式与川藏铁路物流枢纽规划,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生命力,体验数智化科技为当地生活带来的改变。通过考察,实践团成员对蒲江的生态环境、创新氛围和产业结构有了直观而深刻的体会,并深刻认识到智慧交通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乡活力中的核心作用,为后续项目设计奠定了扎实基础。

实践团走访成都(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

02 通衢疏脉之策,优化客货运输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蒲江县的交通需求更加复杂化、多元化。为破解“出行难”这一民生痛点,帮助蒲江县解决交通问题,改善交通现状,同济大学“交融蒲江”实践团,深入县城主干道、产业园区和当地高铁枢纽,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精细化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蒲江县唯一的双向6车道出城通道存在通勤流量大,易拥堵的问题,急需改善信号配时现状;而田园生态商务园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缺乏公共交通接驳,且内部交通组成复杂,急需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为此,实践团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与县公安局、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积极对接,通过组织一系列专题座谈会,与政府部门代表、基层干部等人员深入交流,反映了当前存在的交通问题,并基于交通调研情况和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专题研究,最终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 项目一:绿波交通,畅行蒲江

  项目一组成员聚焦于蒲江县城主干道的六个重要交叉口,对信号控制现状进行细致勘查。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小组成员了解了当前交叉口信号控制情况和存在的交通问题,并与蒲江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就交通现状、项目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展开了深入交流,提出了针对性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案。

实践一组调研信号控制设置情况

实践一组与蒲江交警开展讨论会

同时,借助仿真建模技术,团队针对优化前后的交叉口交通状况进行了详细测算与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优化方案显著降低了出城方向交叉口的排队长度和延误时间,为居民通勤和物流运输的安全按下“加速键”。

实践一组整理调研资料并建模

实践一组成员作实践成果总结汇报

实践一组成果概览

  • 项目二:智慧交通,赋能园区

项目二组的成员前往蒲江县朝阳湖高铁站和蒲江国际田园商务区,开展区域交通衔接与内部交通组织调研。同时,结合前期资料收集和产业感知的初步成果,与商务区的负责人开展座谈会,梳理蒲江的交通现状,明确了项目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

实践二组调研朝阳湖高铁站

实践二组调研高铁站公交换乘情况

实践二组调研园区内部交通状况

实践二组讨论梳理园区交通状况

小组成员通过调研获取了高铁到发时刻与公交班次的匹配情况,实地踏勘了高铁站到园区的路线、园区内部道路状况以及重点交叉口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创新性方案,包括高铁公交衔接优化方案、交叉口渠化设计以及无人驾驶巴士运行线路和站点布局方案。这些方案不仅为招商引资和人才集聚提供交通保障,更为蒲江的智慧交通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践二组与园区负责人开展座谈会

实践二组成员作实践成果总结汇报

实践二组成果概览

03 校地携手同心,共筑发展长桥

为深化校地合作、助力蒲江发展,蒲江县委、县政府代表与同济大学“交融蒲江”实践团开展了项目总结及合作发展座谈会。成都市蒲江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市中德(蒲江)产业新城党工委书记郑红,县政府副县长汪涛,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代表,以及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志丹、副教授邹智军、辅导员唐雁、“交融蒲江”实践团8名硕博研究生出席会议。

会上,共青团蒲江县委副书记付云天对蒲江进行了精彩推介,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志丹从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角度,阐述了校地协同的创新路径。双方以本次实践成果为起点,锚定了后续深度合作的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合作设想,为推动科创实践常态化、科研成果落地化打开了新思路。后续,双方将继续共谋、共建、共享,发挥好同济大学交通学科的科技创新优势,助力蒲江“交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可持续升级。

实践团与蒲江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代表开展座谈会

蒲江县各部门代表就蒲江发展现状及后续深度合作发言

实践团与蒲江县委、县政府代表合影留念

04  实践总结

从田间地头到交通枢纽,从数据采集到方案落地,“交融蒲江”实践团以专业视角破解城乡交通痛点,用创新方案回应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针对清江大道信号优化与田园商务区接驳难题,团队提出的智慧交通方案不仅提升了区域通行效率,为蒲江“交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建言献策。

此次实践是青春与时代的双向奔赴,更是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的深度融合。同济大学“交融蒲江”实践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同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蒲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专业力量。未来,千千万万的同路人将继续与祖国同行,书写更多交通科创的“硬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