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携手同济大学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编制《低空经济与时空智能协同驱动新质发展白皮书》
  发表时间:2025-07-23    阅读次数:

在新质生产力与空间治理现代化的交汇点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赋能的时空智能技术正成为驱动低空经济发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核心引擎。作为重塑经济格局的战略新兴产业,中国低空经济(涵盖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多领域)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其对高精度、实时化、三维空间信息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时空智能技术正是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时空基准、智能空域管理与决策支持的关键支撑。

为此,在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同济大学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春教授领衔的时空智能感知团队,立足深厚技术积累与创新成果,正式发布《低空经济与时空智能协同驱动新质发展白皮书》。

该白皮书旨在系统阐述低空经济与时空智能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关键技术路径与典型应用场景,致力于解答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如何通过时空智能化手段提升低空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空域安全、赋能产业创新,力求为相关政策制定、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提供权威参考与行动指南。



图1 《低空经济与时空智能协同驱动新质发展白皮书》发布


编制团队:同济力量,创新引领

同济大学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依托同济大学在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优势,系统布局低空飞行器研发、智能遥感导航、低空交通管控等七大研究中心,致力于破解空域规则、技术标准、应用场景等核心发展瓶颈。

研究院刘春教授团队长期聚焦“复杂空间环境精准定量感知与智能处理”,在无人系统研发、自主协同观测、遥感智能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团队突破了视觉SLAM、三维场景智能重建等核心技术瓶颈,形成了机器人高精度建模与自主导航定位的系列原创理论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多模态智能无人系统装备。

自主研发的轻量化多模态任务载荷,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前沿水平。牵头发布首个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多传感器一致性检测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在多任务载荷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质量评价领域的标准空白。

图2 同济大学时空智能感知团队研究定位与目标

图3 低空机载可定制波段多光谱成像装备

图4 团队主编我国首个无人机低空遥感监测的多传感器一致性检测国家标准

图5 研发低空实时态势感知与制图系统Tongji-ARTEMIS


团队与中国建筑集团、上海机场集团、宇树科技等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理论研究-装备研制-智能处理-行业应用”的产学研用闭环,有力推动了技术成果转化与落地。

图6 面向大型工程全生命周期监测运维,研发空地协同综合观测装备

图7 突破多模态语义融合瓶颈,驱动典型应用场景智能解译产品化落地


团队成员的深度研究与系统性撰写,确保白皮书文本兼具理论创新性、技术系统性与实践适配性,为低空智能感知领域发展提供阶段性研究成果。


白皮书编制人员:刘春、艾克然木·艾克拜尔、吴杭彬、汪鸿浩、沈雨清、余响、艾散·西尔艾力、顾思睿、孔远杭、刘奕君、于云龙、高婧雯



白皮书核心内容

本白皮书聚焦“低空经济与时空智能的协同驱动”,深入解析二者在技术、政策、产业层面的深度融合逻辑,为行业发展提供系统性参考。白皮书主体内容涵盖五大篇章:

1.政策与战略驱动:系统解析国家(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行动方案》)与地方(如深圳“低空数字底座”)政策,揭示政策链与技术链的互促关系,提出“标准先行、生态共建”协同路径。

2.协同逻辑框架:从需求侧(低空场景)与供给侧(技术支撑)双维度,阐述时空智能提供的时空基准、空域建模、动态感知三大核心能力,梳理产业链各环节对测绘技术的需求。

3.核心技术体系:聚焦低空数据底座、组网协同感知、多模态数据融合、遥感智能解译与决策支持四大方向,提炼关键技术突破点与标准化建设重点。

4.典型应用场景:通过“需求-技术-案例-趋势”框架,量化展示相关技术在城市治理(空域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监测、智能建造、基础设施检测、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实际效能与成功实践。

5.结论与展望:分析发展机遇(政策、技术、市场)与挑战(技术融合、空域管理、数据安全),并提出核心技术突破、政策制度保障、基础设施网络化、产业生态培育的发展建议。

图8 白皮书内容架构图


共建生态,智启未来

时空智能技术是支撑国家空域管理现代化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石。本白皮书依托同济大学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及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首次提出了“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场景落地”的系统性发展框架,为行业提供了全面的发展思路与解决方案。通过“场景驱动、技术赋能、生态融合”的创新模式,致力于加速产业的落地与应用。

未来,同济大学将与中国测绘学会低空开发与利用工作委员会继续深度合作,以“标准先行、生态共建”为核心路径,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低空经济全价值链,携手共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低空智能感知新生态!

图9 共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低空智能感知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