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由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山东光实能源首席技术专家张宏超团队提供核心技术的中国首例光伏路面示范区在山东济南正式发布。
此次光伏路面示范区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全长160米,铺设面积660平米。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承载式光伏路面技术铺设,承载能力强,光电转换率高,并已实现并网发电。此外,示范区还集成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以及智能交通引导设施,为道路智能化进行了提前布局。
从2009年提出设想,到今天正式开通,张宏超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八年磨一剑,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成功解决了光伏智能道路关键技术难题,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和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更一举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这不仅是我国首条光伏路面,也是全球首条全路幅宽度铺设的光伏路面。
光伏路面作为一种新型道路技术,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材料及结构上突破,更会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道路交通全面电气智能化提供基础设施平台。
(供稿人:张宏超)
相关信息:
http://mp.weixin.qq.com/s/D74_iEfx2-6ijLkYVa23cA
解决光伏发电难题
光伏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光伏应用,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和转变用电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推广中,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了用地、输电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我国东部土地资源紧张而西部土地广阔,大量光伏产业建设在西部的戈壁、荒漠无人区中;而用电量的主要缺口来自东部,光伏电能的输送问题随之产生,即使西电东输如此浩大的工程也不能完全解决。
道路光伏化则可完美解决上述难题。我国东部地区路网稠密,如将道路面积充分利用,则可使太阳能光伏行业脱离“无地可用”的尴尬困境。
与此同时,将路面作为能量收集平台、电力供给平台,可以沿途就地供电,满足城镇用电需求,解决了输电难的问题。
光伏路面的开发与实施,将意义深远的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以目前开发的光伏路面进行计算,该产品每平米每年的发电量可达239度。
截至2016年底,我国公路里程为458万公里,即使公路仅两车道(共321亿平米)铺设这种光伏路面,年发电量就可达到7.6万亿度,是2016年我国社会总用电量的1.3倍,年发电效益7.5万亿元;年减排温室气体75.8亿吨,减排效益2.3万亿元,直接效益达到9.7万亿元。
不过,如果你认为光伏道路只能用于发电,那就大大低估了光伏道路的应用前景。光伏道路的电气智能化—「光伏智能道路」将会给我们带来无可限量的想象空间。
道路电气智能化
就像当初人类很难想象电力会带给人类什么。我们也无法想象道路电气智能化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 张宏超 同济大学教授 山东光实能源首席技术专家
1 交通管理平台
光伏智能道路交通管理平台将由供电系统、传感器等信息接收系统、可视化设备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后台管理系统以及大数据系统组成。
该系统将极大地改变传统交通管理模式。交通管理部门能够根据实时交通信息和大数据分析结果对交通实现系统化和精细化管理。例如,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整个城市或区域的车辆网络化调度;也可以通过更改某条道路或某个路口的标志标识实现局部的交通控制。
2 自动驾驶引导
通过接入光伏智能道路信息网络系统,道路内置的车辆定位系统,可以实现车辆之间以及车路之间的信息交互,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车路协同,从而实现汽车自动驾驶引导。
3 电动汽车无线供电
当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2013年,世界上首条无线充电公交车车道便在韩国建成。今年5月18日高通已经实现了电动汽车速度100km/h条件下的无线充电。
利用光伏路面的沿线电力供应和成熟的无线充电技术,使光伏路面成为车辆的非接触式能量供应平台,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分别实现边行驶边充电的动态式,半动态式充电以及静态充电。这将完美解决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从而极大地促进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
4 加热融冰雪
冬季下雨或者下雪,路面很容易结冰或积雪,这将给汽车行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当前我国道路管理部门通常采用人工、机械除雪或者撒布融雪剂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一般对道路以及环境会造成污染,且人工强度较大。
采用光伏智能道路,通过路面结冰检测系统,实时感知道路结冰情况,从而能够自动开启电力加热系统,及时除去道路冰雪,保障出行安全。
光伏智能道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作为电力供应及智能系统开发平台必将会给我们的道路、交通、城市以及社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同济大学、山东光实能源有限公司将会继续致力于光伏智能道路的研发和推广,为道路电气智能化带来更多可能。
全球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示范段即将启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