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5日,在北京举办的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上,我校“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授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民航重点实验室主任凌建明,副院长、实验室副主任赵鸿铎及机场领域师生代表参加了授牌仪式,出席了民航科教创新高端对话会。“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代表同济大学参加了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
展会首日,院长凌建明应邀出席“民航科教创新高端对话会”。在颁奖授牌仪式环节,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副局长董志毅为同济大学 “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授牌。
民航展上,我校展出了“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成立以来,在民航领域的研究成果、科研获奖、专著教材等方面的科教成果,包括机场设施管理系统、机场场道建造技术、机场智慧飞行区、机场飞行区运行仿真、机场三维交通仿真系统五大模块,采用实物、模型、软件、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我校师生们的展示与介绍引起了全国各民航单位、专家及民航爱好们的兴趣与关注。
6月13日下午,“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莅临我校展区观摩并指导。王院士对我校在民航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给予高度肯定。
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是中国民航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主题为“新时代新作为 新成果”,在北京展览馆举办。展会旨在为民航业内外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此次成果展,各单位可以相互借鉴,加强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新技术应用,多出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我校“民航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重点实验室”为中国民航局于2018年1月首批认定的14家民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之一。该实验室依托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历史悠久,积累深厚,影响广泛。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民航机场飞行区设施耐久与运行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在飞行区设施性能感知、长期性能分析理论、全寿命保障技术和运行安全管控等方面的研究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成果分别获得了国家、民航、军队和地方的科技进步奖项,主编了多部技术规范和指南,为我国民航机场建设和安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开设了机场工程相关课程,为我国民航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国内外影响广泛。此次参加首届民航科教创新成果展,很好地展示了我校在机场和民航飞行区领域所取得的科教成果,扩大了在社会各界的影响。
(供稿人:张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