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经济的血液,物流枢纽主导和支配着物流网络的空间流动。现代物流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需要。
为更准确评价我国城市物流发展能力,由同济大学中国交通研究院、新驰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上海脉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共同编写,由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2021)》(简称《报告》),于今年2月正式对外发行,这是针对我国城市物流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的专业性研究报告。
“钻石结构”串联现代物流体系
《报告》的年度主题为:疫情冲击下的城市物流韧性经受考验。内容涵盖百年变局和疫情叠加冲击下的物流大变局、城市物流承受疫情冲击考验、城市物流竞争力榜单、不同视角下的城市物流发展策略、重点城市物流竞争力深度分析、物流枢纽城市国际经验参考以及城市物流韧性发展趋势展望等核心内容。
《报告》首次提出了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理论,构建了城市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城市的物流竞争力进行了量化评价,并对城市物流发展的区域特征、城市类型和典型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
《报告》显示,从城市物流竞争格局看,城市物流竞争力前十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深圳、广州、北京、重庆、天津、武汉、成都、苏州、杭州。物流竞争力指数前10名城市中,7座城市位于东部地区、3座位于中西部地区,8座城市位于南方地区、2座城市位于北方地区。新发展格局下,中西部地区的物流枢纽地位将明显上升。
从省域物流竞争格局看,我国省域物流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五个层级,分别为物流发达型省(区)、双中心或者一核多中心型省(区)、单中心枢纽型省(区)、物流欠发达型省(区)、物流不发达型省(区)。第一层次中,江苏省的城市经济规模和城市物流竞争力的百强率均达到了100%,地位稳固。第二层级中,东部省域与中部省份差距非常接近。第三、第四、第五层级以中部和西部省(区)为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高质量崛起、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物流竞争力和物流枢纽地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从全国物流竞争格局看,我国区域物流格局正进入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等为顶点的“五极”时代。南北沿海物流带、长江物流带、丝绸之路物流带、西部陆海新通道、京港澳物流通道加速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5个城市顶点构成的“钻石结构”串联起国家现代物流体系。
疫情加速城市物流多元化发展
《报告》表明,疫情对于我国城市物流能力形成一定冲击,但城市物流韧性经受住考验。2020年,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疫情防控效果较为良好,物流竞争力指数变动与疫情确诊病例呈现负相关。
《报告》特别提到,物流新一线城市具有较强韧性。与2019年相比,金华、唐山、佛山等3座城市首次进入排名前30强,跃升为物流新一线城市。武汉市的城市物流竞争力指数下滑较大,但依然位居国内第7位。疫情催生、加速城市物流多元化发展,物流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港口型物流城市依然发挥主体作用,中西部内陆物流枢纽持续崛起,中欧班列和航空货运的韧性战略价值作用凸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地位更加突出。
《报告》还指出,经济复苏后的城市物流多元能力储备值得关注,新发展格局下的内贸物流市场潜力将充分释放,绿色物流和多式联运将持续助推物流“双碳”行动落地,物流降本增效和供应链创新应用持续深化发展,无人智能物流逐渐成熟以应对劳动力长期短缺,数字化技术应用将继续推动物流业务模式创新,国家政策引导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融合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