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以美之名,济梦扬帆”2022年同济大学新生院济美学堂【注】见面会在四平路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2022级本科新生与前辈专家们相聚一堂。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凌建明和党委书记马万经、党委副书记王映出席见面会,凌建明院长应邀作了发言。
【注】
济美学堂,同济大学新生院开设的九大学堂之一,培养工科试验班(建筑城规景观与设计类)、设计学类、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车辆类)新生,另外八个学堂分别是同心学堂、同德学堂、同舟学堂、同和学堂、济人学堂、济世学堂、济勤学堂、国豪学堂。
同济大学自2018年起实施基于“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的人才培养新体系,以成立新生院的方式,促进跨学院、跨学科的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新生院负责对本科生新生统一进行教学管理和培养,实施学堂式管理,在第一学年主要以通识教育和专业引导为主,以夯实一流本科教育基础。自大二起,学生开始进入各专业学院进行专业学习。
凌建明院长发言全文
尊敬的郑院士、彭书记,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天地交而万物通”,语出古籍《易传》,非常形象地描绘了交通作为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我们的祖先“披山通道”“刳木为舟”开始,交通运输就与人类文明相生相伴。古今中外,无论是国家的治理、贸易的扩张,还是疆域的拓展、文化的传播,交通始终支撑保障着人员联通、经济融通和文明沟通,将人类联接成为一个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如今,交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又催生了交通产业的重大变革,使之呈现出全新的样貌。现代交通是立体综合的,人和物的移动,从陆地上纵横交错的道路、铁路和轨道交通网络,到地底下默默输送能源的管道网络;从江河湖海中川流不息的舟楫巨轮,到万顷长空中平稳翱翔的各类飞行器,甚至是上穷碧落遨游九天的火箭飞船,已经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的格局。现代交通又将是泛在智能的,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与交通不断碰撞、融合,有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装备、交通运行和运输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实现人民对“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交通是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最为广泛、最为丰富的应用场景,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土木建造,它是高度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是深度智慧赋能的科学技术,是聚智汇力共建共享的治理思维,更是一种纵横开阖、万物通联的文化形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摹画了中国交通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交通服务。智能时代叠加交通强国国家战略,蕴含着无比广阔的就业机会和事业前景,亟需堪当大任的战略交通科技人才。
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交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版图中,同济大学交通学科是极其闪耀的一颗明星。自1914年创立以来,同济交通已发展成为我国交通领域综合性和综合实力最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学科,我国首个道路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第一批铁路、公路与水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第一批交通工程博士点和第一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均诞生于此。我们的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本领域1/4的全国勘察设计大师,诸多道路/铁路/民航/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工;有港珠澳大桥、青藏铁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不计其数的重大交通工程的指挥长、总工程师;还有一大批局长、司长、市长、省长、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
为国家培养治国英才、学术大师和行业领袖是同济交通人坚守不渝的历史使命。就在上月,交通运输部批复同济大学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七大试点任务之一就是“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创新人才培养”。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高度契合交通强国和智能时代需求的培养方案和育人平台。近年来,交通学院的学生在各大学科竞赛中披荆斩棘,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唯一年度特等奖、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全国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交通学院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的人数多年来在全校保持领先。交通学院“交融通达”的学科基因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必将在交通强国建设征程中大展宏图,建功立业。
各位同学,“天地交而万物通”的下一句则是“上下交而其志同”。据此,交通学院倾力打造的育人文化品牌就叫做“同路人”。同路人,赓续百年而风华正茂;同路人,同心同德而同向同行。亲爱的同学们,欢迎大家选择与交通强国同步成长的历史机遇,选择无限宽广而精彩的人生舞台!热忱期待你成为我们的“同路人”!
谢谢大家!
发言结束后,主持人提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会对交通领域带来怎样的重大变革、学院学科和专业将会有怎样的改变和调整?”
凌建明院长表示,相关新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和国防安全等各个领域,其中最多的变革就是“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发展已经从传统走向现代,其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建立了数学、力学、信息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希望新生能把握时代机遇、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党委书记马万经(上)、副书记王映(下)出席见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