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本科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马万经: 一重身份,一份责任;路兮漫漫,无畏担当
  发表时间:2017-05-09    阅读次数:

马万经,男,汉族,1980年出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共产党员。2007年取得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201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期间先后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亚利桑那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访问研究,目前担任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系主任。


      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马万经同志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就。

科研,不断攻坚,勇攀高峰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马万经同志在学科领域内致力于交通设计与控制、共享交通、车路协同等方向。从开始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读研,到留校任教,再到工作将近十年的今天,马万经在这短短的十六年内,在理论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在学科理论研究方面,马万经始终面向学科前沿,勤奋努力,积极进取,持续攻坚,在交通设计与控制领域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于他而言,学习、工作、科研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或者说,科研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在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内,他却做出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成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4项;参加多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其中在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等交通领域顶级期刊发表Q1区论文13篇……他的这些理论研究,为交通资源优化利用、交通拥挤预防与缓解、公交优先通行和行人过街交通设计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方法。
       在进行理论研究创新的同时,他还致力于成果的转化和实际应用,得到行业和专家的好评,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同济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同济大学青年教学科研骨干(英才计划)”等表彰和荣誉,获评“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科协)”、“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等。马万经还积极服务于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综合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交通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上海市委办公厅课题指导专家等兼职工作,并被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评为“2016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优秀青年专家”。他始终活跃在学术研究和服务的前沿,多次在交通运输研究大会(TRB)、世界交通大会(WCTRS)等国际会议发表演讲,并组织特邀专场;在国内发起了“中国高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青年学者论坛”;是30多个国际、国内期刊的审稿人,是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TRB)和世界交通大会(WCTRS)的委员。他是交通领域顶级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等4个期刊的编委,并获2015年度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期刊最佳审稿人奖。

为师,春风化雨、辛勤耕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马万经不仅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了很多成就,更是学生的好榜样、好助手。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马万经在教育教学研究上成绩斐然。他重视日常教学,承担了大量的本科、硕士和博士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他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提高业务水平,实验和推广“主动学习”等教学方法,获得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专家和学生评教结果一直保持为优秀。他先后获评“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第一名)”、“韩国龙土木建筑二等奖励金”、“同济大学教学奖励金二等奖”等多项奖励。马万经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曾担任同济大学本科生教学督导专家,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上海市和同济大学教改课题,发表多篇教改论文,参与编写/修编了国家规划教材《交通设计》和《交通管理与控制》,参与组织了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第一届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是国家级精品课程《交通管理与控制》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交通设计》的主讲教师之一。
      作为一名老师,他是同学们遇到困难时的得力助手。他积极投身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们答疑解惑、指引方向,指导学生取得了很多成绩。2013年,他指导的本科生论文在交通领域顶级会议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大会(TRB)发表,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第一篇由本科生发表的TRB论文。2016年,他所指导的本科生团队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太平洋赛区学生土木工程竞赛交通组第1名”,也是中国大陆近年来在该项赛事第一次获得的交通组一等奖。此外,他所指导的本科生团队还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本人也先后三次获得“同济大学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由他所指导的研究生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帮助下取得成就,是无比喜悦的,这份喜悦,甚至超过了个人获得荣誉的喜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看着草儿绿了,春风也就开心了。这是责任,更是使命,马万经把这份使命化于心、示于行,敦促着自己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为公,恪尽职守、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马万经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他积极响应学院的工作安排,有时因学院需要,还承担了很多非本职工作。他将党章铭记于心、并付诸行动,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认真工作,并发挥好领导带头作用。
      博士毕业后,马万经选择了留在母校继续任教,以回报母校对他的培养之恩。除了上好任务规定的课程外,他还担任了学院工会组织委员,积极筹办各类相关活动。他和委员会其他成员一起策划,通过“午餐会”、“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心灵有约”等专题讨论等形式,邀请校内外专家与本院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健康成长、心理咨询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研讨,积极协助学院为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在学院、系科建设的过程中,他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组织和承担了大量的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等活动,获得了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普遍好评。
他还多次担任本科生的班主任,在学生教育和培养中表现积极,从学生的切实需求出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多次获得“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表彰奖、表扬奖”等奖励和“同济大学本科生军训优秀随训教师”等表彰。
      为人民服务永远不会过时,社会也需要更多为人民服务的人。虽然科研、教学等任务都很重,但马万经并没有以此为借口逃避担当,而是主动地、积极地为学院、为学科建设服务。只要组织需要,他就出现,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并不存在苦与累,经常是越做越开心、越做越有劲头。在他看来,做好公共服务,就是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日常,就如穿衣吃饭般,习惯,也就自然了。
      马万经既是一位科研人员,又是一名大学教师,还是一名中共党员。这三种身份不分先后,却同样给他以沉甸甸的责任。学科要求作为科研人员的他研究有所建树,学校要求作为人民教师的他育人有所成果,社会要求作为中共党员的他起好带头作用……尽管我们对他要求严苛,他却毫不畏惧,并用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一系列的奖状奖章告诉了我们他的决心和信念,以及为信念奋斗的汗水。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在理论研究和成果实际应用两方面都取得了非凡成就;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他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突出贡献,并帮助学生取得无数佳绩;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更是不忘初心、铭记使命、无私奉献。国家需要这样的科研人员,学生需要这样的优秀教师,社会需要这样的优秀党员!

简评:
10载从教,栉风沐雨中他呵护学生成长;数度攻坚,乘风破浪般他履折桂冠。马万经,是大学老师,是科研人员,是中共党员。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我们都看到了他的天赋,而在他的心里,使命比天赋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