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研究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院级高等讲堂: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组成、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发表时间:2024-02-24    阅读次数:


主讲人:张同生 研究员

邀请人:李辉 教授

时间:20243228日(周三)下午15:30

地点:通达馆103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张同生,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国家优青、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水泥与混凝土制品分会大体积混凝土应用技术分会委员、广东省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开展水泥生产污染物控制、替代原燃料、低碳胶凝材料、工业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高性能与功能建筑材料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SCI收录40余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自主研发的低熟料复合水泥、水泥窑烟气催化复合脱硫、高强高透水混凝土等多项技术应用于200多条水泥生产线及工程,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环境和社会效益巨大。

主讲内容简介:

透水混凝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关键材料,但其组成、结构设计方法多依据经验,难以避免淌浆和堵孔情况,导致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普遍较差、透水系数较小,无法应用于力学或透水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目前,现有方法多根据骨料堆积孔隙、骨料表面浆体包裹层设计透水混凝土组成与结构,无法精准调控透水混凝土结构,难以基于所需的性能科学、精确的设计透水混凝土组成与配合比。报告分析了骨料表面浆体流动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避免淌浆、堵孔的最大包裹层厚度,并建立了相应测试方法,基于大量实验数据归纳了浆体流变性能与骨料表面浆体最大包裹层厚度的关系,为透水混凝土组成、结构设计提供了量化依据。采用图像分析与数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量化表征了透水混凝土骨架结构参数,进而建立骨架结构与力学、透水性能的关系。基于此,提出了基于性能的透水混凝土组成、结构精准设计方法,实现了透水混凝土力学与透水性能的可控设计。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加院级高等讲堂!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