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研究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2016年同济大学“博思论坛”暨第264期同路人学术论坛
  发表时间:2016-11-29    阅读次数:

坛主题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论坛简介:
     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是研究道路交通规律,并据以进行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等工作的一门工程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边缘学科。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交通领域的研究朝着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交通领域,极大地推进了各项研究的开展。本次论坛由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同举办,邀请两学院的四位博士生进行主讲,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新模式与新方法。
时间:2016年11月29日(周二)13:30
地点:交通运输工程学院A103室


(一)

主讲题目:基于宏观基本图的特殊交通事件影响区域主动控制研究

主讲人:王嘉文 

主讲人简介:

     2011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获学士学位。2011年9月入同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2015年9月赴美国普渡大学,完成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

王嘉文

主讲内容简介:

    本研究针对城市道路网络中特殊交通事件影响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一种边界控制方法以提高影响区域的总体交通通行能力。该方法采用特殊交通事件影响的动态网络交通流出量函数确定总体控制目标,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的实施方法在特殊交通事件影响期间动态的调整总体控制目标。同时,本研究应用PID控制方法对特殊交通事件影响区域的周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策略进行反馈式调整,从而使影响区域状态保持在总体控制目标区间内。仿真验证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特殊交通事件影响范围内通行能力,从而降低了特殊交通事件对城市道路网络之不利影响。


(二)

主讲题目: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融合与模型构建

主讲人:何峰

主讲人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2级直博生。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计算生物学数据处理过程和算法、大数据相平台与算法等学术领域不断探索的先锋。仅评选年就发表专业4篇,其中SCI2篇,EI2篇。从本科开始多次获得各级奖学金,今年更是获得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及电信学院学术达人荣誉称号。

何峰

主讲内容简介:

    本次主讲以多组学生物大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与数据挖掘方法,对不同性质、类型以及组织形式数据进行融合,构建回归模型以量化疾病并发关系,探索导致与同类疾病并发的关键因素。同时使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如MapReduce和机器学习算法如SVM、随机森林等,构建分类模型以定位HOT(High Occupancy Target)区域,揭示HOT区域与疾病并发的相关性。


(三)

主讲题目:RFID与无芯片RFID的应用与未来

讲人:张允晶
主讲人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直博生。在计算电磁学、RFID标签天线设计、天线设计等学术问题上不断努力的探索者,已发表相关论文8篇,其中SCI1篇,EI7篇;拥有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张允晶

主讲内容简介: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技术越来越流行。RFID不同于光学识别,它是利用电磁场识别,其具有容量大,防破坏,可追溯等特点。由于电磁波对环境较为敏感,如何设计出一款RFID标签,其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较优越的读写性能? 价格仍然是RFID大规模使用的拦路虎,如何降低成本?无芯片RFID又是如何被提出的?相较于有芯片RFID,它又具有哪些优势与劣势?这些问题都将会在这次报告中解答。


(四)

主讲题目:Dynamic Optimization of Spatial–Temporal Resources for an Isolated Intersection in a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Environment。

主讲人:郝海明
主讲人简介: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14级博士生。2009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工程专业 ,获硕士学位。2014年9月入同济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

郝海明

主讲内容简介:
     This study developed a dynamic model for optimizing the spatial–temporal resources of an isolated intersection in a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 environment. Two basic lane usage patterns, tandem and parallel, were proposed and integrated into a unified framework, which enabled the model to dynamically optimiz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urces of an intersection simultaneously. A set of constraints were incorporated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practicality and safety of the generated lane markings and signal settings.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a multi-mode vehicle, i.e., turning direction, speed, and number of passengers can be explicitly captured by the model. The problem was formula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a Binary-Mix-Integer-Linear-Program and a Binary-Mix-Integer-Program, which are solvable by any standard branch-and-bound algorithm. Numerical examples an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ere provid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前来参加!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研究生会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