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人物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文化

缅怀翁朝庆教授
  发表时间:2018-10-23    阅读次数: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艰苦环境下建设西北公路,保障战略物资运输。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同济大学专心科研与教学,为祖国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

(1911-1981)

近代史中,有不少翁氏族人出现。以翁同龢(1830-1904)最为著名,他是咸丰状元,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清廷数要职,力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变法维新,主张光绪皇帝亲政。翁朝庆先生便是翁氏家族“庆字辈”后人,是翁同龢下四代的侄孙辈。

可以说,翁先生家族深刻的参与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1911 学生时代

青年时期与堂弟妹(左二)

大学毕业后,先生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条路是留在日据地区,找个工作,安家度日;另一条路是跟随政府到后方去。面对国家危难,他毅然地选择了后者,在与妻子金学溪结婚后,先生回到南京,后经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赵祖康先生推荐去河南省建设厅工作与金学溪定婚照

抗战胜利,调回上海

年,抗战胜利后,先生携妻儿回到上海,在政府机关任职。随后为求生计开办了新艺建筑师事务所,曾先后设计了天利氮气厂、上海造漆厂和一些纺织企业和学校校舍建筑。在此期间,他还被上海光华大学理学院、大同大学、市立工业专科学校、华东交通专科学校聘任为土木系教授,继续其教书育人的工作。

1946新中国成立初期

年,翁先生进入同济大学担任土木系教授一职,同时还兼任华东交通专科学校土木科教授,大同大学教授。

带领研究生开展黄土调查(西安,1956)

如今在道路行业备受尊重的著名学者姚祖康、赵学勐、王秉纲、舒自桓、吴承志等皆是出自翁先生的门下。

中排左七:翁先生;前排右二:姚祖康,右五:赵学勐

只用了二十来天,就翻译了苏联教材和研究论文,还自编了“路基设计与建筑”“道路路面设计”等教材,总共有十几大本,工作量相当大,白天上课,夜间和节假日编、译、著,辛苦不凡。

 

1964翁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勤勉严谨,在生活上对学生也是关怀备至。

翁先生的研究生王秉纲读研期间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物资短缺,供应紧张,生活受到影响。先生知道后,每逢假日慷慨地用国家照顾高级知识分子的特殊供应,招待学生们到大饭店享用。在当时饭吃不饱的情况下,享受大餐美食,特别难得,让他至今不忘。

文革时期

年夏天文革开始,翁先生55岁,以“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挨红卫兵批斗。这给翁先生带来了巨大创伤,他停止教学工作,没有进修教师,更不招收研究生了。因当时翻译的AASHO设计方法采用了PSI(路面服务能力指数)作为设计指标,在文革中还有人批判说这是在鼓吹主观唯心论。

  

1966王秉纲回忆其与先生的最后一次见面。那时是在文革中,他出差上海,顺便浏览同济校园。见到一群衣服陈旧的老人在劳作,偶然发现先生在其中,前去问候。先生回答到,“我反动,在劳改,你快离开,免得受连累”。他内心一阵酸楚,连句宽慰话都没来得及说,先生便离去,回到了劳动队伍。

发挥余热

年翁先生主动提出退休(时年63岁)。

~1981年,被聘任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房管局科技情报站顾问。

1981翁先生为中国的道路工程事业奉献了一生,虽然由于各种原因,他招收的研究生不多,但是他为祖国培养了姚祖康、王秉纲等一批学术栋梁。桃李芬芳,开枝散叶,姚祖康先生又培养出一批青年才俊,如孙立军、谈至明、郭忠印、刘伯莹、刘可、牛开民、赵队家、施大庆等,王秉纲先生也培养了胡长顺、沙爱民、王选仓、郑健龙、张占民、翁孟勇、李平、李彦武等优秀人才。现如今,翁先生的学术后辈们在道路交通行业继续发扬着先生的奉献精神,为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span " style="font-size:11.5pt">(本文转载自“交通情报站”微信公众号,以上资料由姚祖康收集整理,编辑:杜晓博刘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