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由同济大学工会主办,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担任顾问指导,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软件学院、汽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同济大学亲子协会、法学院、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等多家单位工会承办的“同二代”(即同济教工子女群体)创新能力提升专项活动成果展示交流会在四平路校区教师发展中心成功举行。
交流会邀请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评奖嘉宾。有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副站长周建军老师,同济大学工会办公室主任李宗徽老师,创新创业学院王滨教授,学校磁浮中心潘洪亮副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李林波副教授,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国华副教授,学校科研管理部陈宾老师。
交流会由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李林波老师主持。他谈到,2019年项目申报在2018年的基础上面向全校教工子女开放,选题更宽广,共收到29项涵盖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物理学、植物学、医学与健康学等多种学科。经过半年多的项目启动、中期汇报、成果展示,以及组织参观同济大学博物馆和开展以陶艺制作为主的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在自主学习和亲子互动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创造力。同二代们在参与过程中锻炼了创新思维、文化素养和动手能力,最终有13个项目顺利结题并参加答辩。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黄灿彬老师在致辞中对进入决赛的同二代们积极肯定并预祝参加答辩的各个项目都能获得好成绩。他表示,本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青少年创意思维,提倡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同二代中爱好科技创新的青少年提供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随后,参加本次交流会的十三组选手先后上台进行成果演示。不少小朋友们的科技作品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创作灵感也是来源于日常观察的心得体会,充分体现了少年儿童用科技改变生活、融入生活的态度。评委们对同二代们的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和提问。
根据各位评委的评选,最终,赵涛然的《基于个体化数据的 3D 打印分段组装式儿童输液手托板》和黄文翰的《复杂工况下手机和电动汽车电磁辐射测量及空间分布规律解析》获得一等奖;张翼的《集淡水制取与保温功能为一体的救生装置》,张欣然的《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的效果与满意度调查》,张仁奕的《汽车防窒息辅助自救装置》,沈宇熙、李冼臻的《环保型冷热两用储物箱》获得二等奖;付继汀、闫晋勋的《一种具有预防颈椎病作用的多功能平台设计》,钱贝旎的《关于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与习惯养成的调研报告》,鲍思成的《智能数理辅助学习平台》,钟嫄的《上海市中学生作业无纸化需求和可行性分析》,赵蕴宁的《淋浴无效冷水回收利用研究》,杨文锦的《家用燃料电池循环系统》,王欣源的《自动巡线智能小车》获得三等奖。
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科技站副站长周建军老师,对所有参赛作品做了汇总点评,他认为第二届创新项目比第一届又进步了许多,并对同二代提了三点建议:第一,“同二代”创新项目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训练可以提升自己的展示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项目应当由家长们辅以同学们做思考,创新项目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小朋友将对于课题的思维方式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同二代”应当有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做研究项目。第三,同学们在做项目展示的时候,应该注重对于项目研究内容的介绍,避免过多的研究意义、背景的介绍。
创新创业学院王滨教授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后备力量。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能充分挖掘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他鼓励同二代们自己动手实践,项目的可视性和现阶段小朋友的能力相结合,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成本、合理调控、注重细节。
最后,学校工会办公室主任李宗徽老师对同二代创新系列活动进行总结,她说,各位同学的答辩都非常优秀,通过“同二代”创新能力提升专项活动搭建的平台,同二代们可以尽情的在作品中描述了自己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思考。学校工会希望以高校青年教师子女的学业发展作为切入点,关心、关爱青年教师子女成长,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更好地调节青年教师工作与家庭关系,增强工会组织对青年教师家庭和谐的催化作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同二代”创新能力提升专项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影响力,为中小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以及早期创新技能的提升提供支持,通过妙趣横生的科学现象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启发深入思考,进而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探索真理的能力。希望2020年的“同二代”创新活动有更多的同二代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许青、裴宴宁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