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本科:同济大学 公路、城市道路与机场工程(1994-1998)
硕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1998-2001)
博士:同济大学 道路与铁道工程(2003-2007)
工作经历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教 授(2012.12 – 至今)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副教授(2008.07 – 2012.12)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讲 师(2003.07 – 2008.0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助 教(2001.03 – 2003.06)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访问学者(2009.08 - 2010.09)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 访问学者(2018.08 - 2018.09)
研究方向
机场与道路的智能铺面结构与材料
主要研究成果
参加工作十多年来,长期从事铺面工程(道路路面和机场道面工程)的科研、教学与学科建设工作。
主持或参与完成了20余项来源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交通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项关于铺面交通荷载、铺面结构、铺面预防性养护和铺面排水等方面的研究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采用三维有限元技术、累积损伤原理、通行-覆盖率概念等,建立了我国机场沥青道面结构设计新方法。该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相关的道面结构施工技术已成为国家一级工法。在姚祖康教授的指导下,研发了我国公路领域的第一个设施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并融入了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成果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建立了路面表面和内部排水技术体系,以及公路水毁防治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获得了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率先在国内展开智能铺面结构与材料的研究。智能铺面是指具有自我感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信息交互、能量采集等智能能力的道路路面和机场道面。智能化是一下代铺面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下一代环境友好型铺面、功能型铺面、路联网系统的基础,符合铺面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在路面发电、分布式光纤感知、装配式智能铺面、铺面抗滑能力监测、自动轮迹分布规律检测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纳入国家一级工法1部、行业标准3部、地方标准2部。依托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余篇,参与出版教材3部。曾获得交通运输部“交通青年科技英才”、“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同济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