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系统运输组织优化、运输系统仿真、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辅助决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1)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理论和方法: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运输组织与运力资源配置优化、票制票价政策及票务清分、设施设备的优化设计和配置;(2)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智能化辅助决策技术: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辅助决策技术、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技术、网络客货流分布确定与仿真、运输组织仿真技术;(3)网络运营安全及可靠性理论和技术:应急预案优化及数字化管理技术、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处置、网络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等。先后主持了既有铁路、高速铁路及城际铁路运输组织模式、运输组织方式优化、通过能力计算及加强、铁路运输组织的辅助决策技术及系统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在铁路繁忙干线提速、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优化、城际铁路发展模式及技术标准、城市群区域综合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及运营协调等方面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领域,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网络客流分布计算及精细化分析、运营管理的优化协调及辅助决策、网络运营安全及应急处置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系统研发,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两阶段双比例”清分方法及模型,成功运用于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实际票款清分及客流分布计算,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综合协调优化的理论和方法,主持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TPM)”、“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ODS、CoNet)”、“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分布仿真系统(StaPass)”、“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应急预案管理及应急处置系统(EPM、EPT)”等多个计算机应用系统,上述系统已经在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等近10个城市、50条线路的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管理中取得了明显的应用效果。
获奖状况
1.科研获奖
(1)沪宁线提速研究,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
(2)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共线运营与系统规划,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5年
(3)上海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
(4)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决策支持关键技术及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
(5)大型客运站能力配置与客运组织优化及仿真评价技术研究,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
(6)其它规划、咨询奖项4项
2.个人荣誉
1996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1996年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
1997年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1997年“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第三届詹天佑青年奖;
1999年上海市教委第五届曙光学者
发表刊物
发表论文100篇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参编教材2部;其中“基于多路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模型及算法研究”(铁道学报,2009,31(2):110-114)2013年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出版专著及教材:
[1]铁路运输能力合理利用理论,专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
[2]轨道交通系统行车组织,教材,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年
[3]运输与物流系统仿真,教材,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
[4]交通运输组织基础,教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5]高速铁路运营组织,教材,参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
[6]物流导论,教材,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部分论文:
[1]石俊刚,史宏杰,徐瑞华.城市轨道交通乘务任务划分模型及算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4,05:1-7.
[2]滕靖,徐瑞华.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下公交应急联动策略[J].铁道学报,2010,05:13-17.
[3]徐瑞华,罗钦,高鹏.基于多路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模型及算法研究[J].铁道学报,2009,02:110-114.
[4]徐瑞华,张铭,江志彬.基于线网运营协调的城市轨道交通首末班列车发车时间域研究[J].铁道学报,2008,02:7-11.
[5]李献忠,徐瑞华.基于时间耗费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务排班优化[J].铁道学报,2007,01:21-25.
[6]徐瑞华,江志彬,邵伟中,朱效洁.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延误及其传播特点的仿真研究[J].铁道学报,2006,02:7-10.
[7]徐瑞华,陈菁菁,杜世敏.城轨交通多种列车交路模式下的通过能力和车底运用研究[J].铁道学报,2005,04:6-10.
[8]徐瑞华,叶剑鸣,潘寒川.列车运行延误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站大客流预警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14,05:127-133.
[9]高鹏,徐瑞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仿真中的事件驱动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11:2121-2128.
[10] Calibration of Rail Transit Assignment Model with Automated Fare Collection Data and a Parallel Genetic Algorithm. Wei Zhu, Ruihua Xu, Yue-Ping Jia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Dec 2014, Vol. 2442, pp. 20-28
[11] Model of Passenger Flow Assignment for Urban Rail Transit Based on Entry and Exit Time Constraints. Feng Zhou, Rui-hua X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Dec 2012, Vol. 2284, pp. 57-61
[12] Rail Transit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and Estimation of Passenger Route Choice Behavior. Yanshuo Sun, Ruihua X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Dec 2012, Vol. 2275, pp. 58-67
[13]徐瑞华,李伟,朱炜.考虑时空约束的地铁乘客出行路径集生成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7:1025-1030+1122.
[14]石俊刚,周峰,徐瑞华.城轨交通乘务任务配对的集合分割模型及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232-238.
[15]李伟,徐瑞华,朱炜.运行延误下地铁换乘站多线协同客流处置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239-244.
[16]江志彬,徐瑞华,吴强,周明.多交路共线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优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1333-1339+1431.
[17]徐瑞华,李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的综合优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0:1510-1516.
[18]洪玲,高佳,徐瑞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突发事件影响客流量的计算[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1485-1489.
[19]徐瑞华,徐永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分布的实时预测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857-861.
[20]朱效洁,高鹏,徐瑞华.面向客流仿真的轨道交通车站图形建模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226-230.
[21]徐瑞华,李璇,高鹏.上海世博会主入口广场客流集散仿真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599-1604.
[22]江志彬,徐瑞华,吴强,吕杰.计算机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共线交路列车运行图[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692-696.
[23]罗钦,徐瑞华,江志彬,陈菁菁.基于运行图的轨道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72-75.
[24]谭家美,徐瑞华.影响出行链构成的多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1340-1344.
[25]徐瑞华,张铭,王志强.基于工作流的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754-759.
[26]李献忠,徐瑞华.基于乘务广义费用的城市轨道交通排班[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6:750-754.
[27]徐瑞华,邹晓磊.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方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2:1608-1611+1703.
[28]徐瑞华,杜世敏,陈百磊.城市铁路枢纽布局的调整优化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5:631-635.
[29]徐瑞华,徐浩,宋键.城市交通列车共线运营的通过能力和延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301-305.
[30] Hong L, Gao J, Xu R H. Influence of Emergency Passenger Flow Distribution in Urban Rail Network[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50-451:295-301.
[31] Gao P, Xu R. 3-Tier Architecture for Pedestrian Agent in Crowd Simulation[M]// Pedestrian and Evacuation Dynamics 2008.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585-595.
[32] Zou X, Xu R, Gao P.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the Mass and Group-Level Behaviors in Urban Rail Transfer Stations[J]. Pedestrian & Evacuation Dynamics, 2010:757-772.
[33]石俊刚,周峰,朱炜,徐瑞华.基于AFC数据的城轨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比例估计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184-188.
[34]陈京荣,徐瑞华.有偏好的交通网络路径选择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02:100-104.
[35]张铭,徐瑞华.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衔接组织的递阶协调优化[J].系统工程,2007,09:33-37.
[36]郭鹏,徐瑞华.基于引力场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J].系统工程,2006,0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