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理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机理、轨道交通车站及枢纽布局规划与设计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分析方法、轨道交通经济评价方法等。
主要从事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主要包含: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理论、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机理、轨道交通车站及枢纽布局规划与设计方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分析方法、轨道交通经济评价方法等。
教育经历:
2005年9月~2010年10月 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
2002年9月~2005年4月 硕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
1996年9月~2000年7月 本科 同济大学、原上海铁道大学
工作经历:
2011年9月~现在 讲师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000年7月~2011年8月 助教、讲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成果:
从轨道交通与沿线土地利用关系出发,比较深入地剖析了新开发区域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和地价(或房价)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主导型TOD背景下的沿线区域土地开发范围和开发规模上下限值的确定思路,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主导型TOD沿线土地开发规模上限、下限的理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开展了轨道交通车站接驳交通规划方法研究,提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方式优先级别及设施配置原则,改进了接驳交通客流需求预测模型,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的布局方案设计思路及评价方法。系列研究成果对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线路设计理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枢纽布局规划与设计方法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够有效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实践。
获奖情况:
2020年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2)
2020年获同济大学2015-2019年实习工作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8年获同济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奖
2018年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4)
2017年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
2015年获宁波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项目二等奖
201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6)
2010年获同济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
2008年获得天津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发表刊物:
[1] 刘广一,王治.基于列车运行图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通过能力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9(S1):46-49.
[2]柴东,叶霞飞,王治,向蕾.日本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高断面的高峰系数特征[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9(09):113-116.
[3] Yan Cheng,Xiafei Ye,Zhi Wang.ARRIVAL TIME VALUATION OF COMMUTERS IN URBAN RAIL TRANSIT[J]. Transport, 2019(03):383-393.
[4]成艳,叶霞飞,王治,周利锋.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站间起讫点矩阵预测模型[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346-354.
[5]孙艺恬,王治,张亮,叶霞飞.北京新机场轨道交通与市区线网衔接规划方案分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7(06):31-36.
[6]陶思然,王治,叶霞飞.高速轮轨系统与高速磁浮交通系统选择及案例研究[J]. 综合运输, 2017(02):90-94.
[7] 吴昱辰,叶霞飞,王治. 国外典型轨道交通车站衔接交通设施类型比较[J]. 综合运输, 2013(03):83-86.
[8] 王治,叶霞飞, 明瑞利.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合理开发规模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376-380.
[9] 王治,叶霞飞. 国内外典型城市基于轨道交通的“交通引导发展”模式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05):1-5.
[10] 江永,叶霞飞,王治.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范围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02):28-31.
[11] 王治,叶霞飞,顾保南等. 上海市真如副中心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协调方案[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05):28-31.
[12] 叶霞飞,王治. 厦门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线路走向与既有铁路利用方案研究[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02):58-61.
[13]宫全美,沈泽,王治,王长丹.新时代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素养需求及达成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41):11-12.
[14]王长丹,周顺华,肖军华,王治,陕耀.依托海外实际工程校企合作开展本科生中英双语毕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以土木工程及交通工程专业(铁道工程方向)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06):6-8.
[15]王治,叶霞飞.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轨道交通线路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方法[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03):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