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博士,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同济大学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同济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工学博士学位。自2004年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任教。2009年至2010年应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访学。主讲本科生课程: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交通系统理论、交通工程;主讲研究生课程:交通行为理论与分析方法、交通行为与政策、出行行为分析方法、城市与交通数据及信息分析方法、交通系统科技与应用前沿等。
长期从事出行行为理论与分析方法、智能交通系统工程与理论、交通系统设计与管理等领域研究工作。兼任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交通工程(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秘书,上海市防灾救灾研究室交通安全研究室副主任。在交通工程领域高水平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AT、AAP和国际会议等发表论文超过40篇,其中SCI/SSCI(第一或通讯)检索论文5篇,EI检索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3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课题。主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4项。
教育经历:
2009.7--2010.7,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ivs);
2001.3--2004.9,同济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攻读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9.9--2001.3,同济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攻读硕士,并提前攻读博士;
1995.9--1999.7,同济大学,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攻读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2.7-,同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9-2012.7,同济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9.7-2011.9,同济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
2004.9-2011.9,同济大学,讲师。
2009.7-2010.7,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访学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出行行为理论与分析方法、智能交通系统工程与理论、交通系统设计与管理等基础及前沿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结题1项、在研1项),主参加完成国家863计划4项,主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参与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交通设计》、专著《特殊需求下区域交通协同管控技术》;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多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2),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3)。
获奖状况:
1.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复杂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2015.
2. 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城市交通问题”征集活动优秀奖:出行弹性概念及其应用研究, 2014.
3.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面向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的交通状态预测预报关键技术”,2012.
4.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复杂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2011.
5. 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计划,2011年.
6. 同济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
7. 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2007年.
8.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热点课题A级成果:城市交通与上海全市工作时间序列调整方案,2005年.
发表刊物:
部分发表刊物如下(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 Meiping Yun, Jing Zhao, Jianzhen Zhao, Xuyan Weng, Xiaoguang Yang. Impact of in-vehicle navigation information on lane-change behavior in urban expressway diverge segments.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106 (2017) 53–66.
[2] Wenwen Qin and Meiping Yun*. Estimation of Urban Link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Using Markov Chains and Bayesian Approaches,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18, Article ID 5148085, pp.14 .
[3] 云美萍, 王文. 基于智能手机的公交运行舒适性测度指标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 No.8, 1143-1149, 2017.9.
[4] 云美萍,刘广洋,刘芳. 公交服务质量变化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 中国公路学报, 30 (7), 119-125, 2017.
[5] Jing ZHAO, Mei-Ping YUN*, H. Michael ZHANG, Xiao-Guang YANG. Driving simulator evaluation of drivers’ response to intersections with dynamic use of exit-lanes for left-turn,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015, No. 81, 107-119. (SSCI)
[6] Fan Yang, Mei-ping Yun*, Xiao-guang Yang.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Under Interrupted Flow and Application to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5, No. 2466, pp. 114–124. (SCI)
[7] 杨帆,杨晓光,云美萍. 城市道路间断流行程时间双峰分布, 同济大学学报, Vol.42, No.9, pp259-265, 2014.
[8] Meiping Yun, David van Herick, Patricia L. Mokhtarian, Non-work Travel Behavior Changes during a Temporary Freeway Closure: The Fix I-5 Project in Sacramento, Californi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1.11, No. 2231, Vol.2, 1-9. (SCI)
[9] 云美萍, 刘贤玮, 陈震寰, 杨晓光. 通勤出行中停车换乘选择行为分析与建模, 同济大学学报, Vol.40, No.12, 2012.
[10] Meiping Yun, Wenwen Qin, Jie Yu, and Yue Liu. Analysis of Required Minimum Sample Size of Floating Cars for Estimating Urban Road Link Travel Time Considering Bimodal Distribution and Estimation Error. The 96t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 C. 2017.
专著与教材:
交通设计,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参编,2010.9.
特殊需求下区域交通协同管控理论与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吴兵等著,参编,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