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25】30号),公布了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立项名单。其中,我院本科课程“轨道车辆构造与原理”获批立项。
课程名称:轨道车辆构造与原理
主讲教师:周劲松、周凯


课程简介:
《轨道车辆构造与原理》是车辆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核心理论课程,《轨道车辆构造与原理》严格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面向三年级本科生系统构建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为知识锚点,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理论,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轨道车辆设计、制造及运维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团队聚焦国家“交通强国”战略需求,创新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工程能力导向”的育人模式。通过与上海申通、上海动车段、中车株机、中车青岛四方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将动车组技术攻关、智能运维系统研发等国家重大工程案例引入课堂;依托同济大学轨道车辆试验线、磁浮试验线和VR虚拟现实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开展虚实结合的工程实训,强化学生对复杂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课程以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备行业引领潜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为目标,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为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为先导,在此基础上引入轨道车辆的基本组成,从轮对车轴、轴箱、弹性悬挂元件、减振元件、构架和车体等方面逐一阐释轨道车辆的构造及其原理。在阐明基本构造原理后,介绍典型货车、客车和动车组的转向架及车体,加强学生对于车辆构造与原理的理解。同时开展磁浮、跨座式等新型车辆的教学,比较不同车辆的运行和构造原理,并引入车辆振动及强度分析,阐明轨道车辆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工程思维。

图1 CR450引入教学模块
实验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围绕同济大学VR虚拟现实实验室、轨道车辆试验线、磁浮试验线及行业龙头企业现场实践开展,以达到产教融合的效果。实践教学体系以“虚拟仿真筑基、实体试验验证、产业场景落地”为逻辑主线,构建了“认知-技能-创新”三级能力培养闭环,成为新工科背景下轨道交通类专业产教融合的标杆模式。

图2 同济大学轨道车辆试验线实践

图3 行业龙头企业实习实践
教学团队构建了“行业需求捕捉-技术动态研判-教学内容重构”的三级响应体系。依托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国家级、省部级和校企联合研发实验室等平台,团队成员紧密跟踪并对接工程需求,及时掌握专业最新前沿动态并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对传统的理论基础和最新的前沿动态都能了然于心,课程具有较为鲜明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打破传统的格式化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和内生驱动力,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加入了工程伦理与人文关切的内容,为学生们量身定制工程教育。从而将本课程打造成一门产教融合课程,符合新工科特点。
同济交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