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同心,学脉相连;以知会友,以行致远。于露华初凉、长天澄明之时,同济大学交通学院师生一行12人于9月14日至19日赴宝岛台湾,开展“汇智海峡 共筑交通”第十届台湾暑期学校交流活动。
六日行程中,在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洪玲教授的带领下,我院硕博研究生聚焦综合交通、智慧出行、绿色低碳及港口物流等主题,通过学术汇报、师生座谈与企业参访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讨与实践调研。
01 桂风同拂书声远,学脉相承聚一堂
在台湾大学,团队师生受到土木工程学系交通组周家蓓教授(原台湾大学副校长)、许聿廷教授等师生的热情接待。在参观校史馆、图书馆、醉月湖等标志性场所的过程中,团队师生们深切品读了台湾大学历史积淀与治学精神的独特魅力。



双方在土木工程大厦会议室开展学术交流。周家蓓教授与洪玲教授分别介绍了两校学院概况、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并互赠纪念品。

两校学生随后进行学术汇报。我院赵海东、罗光柱、闫康礼分别围绕基于TCP-InSAR的跑道不平整监测技术、全息路口与集成Transformer的交通冲突场景及严重程度识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布局等议题作报告。与会师生围绕技术方法与应用前景展开深入研讨,群贤毕至、论辩酣畅,现场气氛热烈。




02 筹谋通海联四达,运筹帷幄系全球
在台湾全球商贸运输发展协会,林凤兰秘书长、邹伯衡主任与翁祥凯教授系统介绍了台湾物流运输在地理条件、港口吞吐量、自动化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洪玲教授结合洋山港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大陆在物流运输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成果。在问答环节中,双方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详尽解答。交流结束后,与会代表互赠纪念品,并就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03 山海经年一别,讲席再会逢甲
在逢甲大学举行的交流活动中,运输与物流学系郭仲伟主任首先致欢迎辞。他系统介绍了学系在办学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色成果,并回顾了与我院多年的合作历程。郭主任表示,期待持续深化两校学术交流,拓展合作领域。随后,洪玲教授对逢甲大学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院最新发展动态,表达了继续推动双方务实合作的良好愿望。

学术分享环节,我院汪诗雨、刘璨、张炜晗分别就面向港口集疏运交通系统的能源自洽智能调控、超大城市车网互动的时空动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路径出行时间可靠性研究等作报告。翁祥凯教授、吴沛儒教授、黄彦斐教授等分别对报告内容进行了专业点评,就研究场景、研究方法与实践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苏昭铭院长对我院师生团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对三位同学的学术汇报给予肯定,并期许两岸青年学子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持续深化友好情谊。双方代表互赠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在午后举行的学术交流环节中,逢甲大学张怡君组长、陈孟谦组长与张建彦教授分别就交通管理研究、车辆行车事故鉴定分析、运输与物流创新发展三大研究方向,系统介绍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与会师生围绕报告内容开展了深入交流。




其后,团队师生在郭主任的引导下参观共善楼。这座以“共善”为名的建筑,及其所依托的优美校园,生动体现了逢甲大学“共善兴学”的办学理念,令师生们印象深刻。


04 从田间到餐桌,云智相融铸新鲜
在辰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参访期间,王翊和经理为团队师生系统介绍了公司在冷却机械、食品饮料机械、数据采集与识别系统、食品工厂及中央厨房规划等领域的发展历程与核心能力,重点分享了辰光在融合云端技术与机械智能、构建食品安全加工体系、推动生产自动化与管理现代化方面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师生们参观了加工制作车间,实地观摩了生产线流程与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品鉴环节,团队师生对其糕点与饮品的卓越品质赞誉有加。

05 跨越山海手相牵,两岸科教共相辉

两岸师生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构建了坚实的合作桥梁,在知识共享与思想碰撞中深化了专业共识。我们期待继续拓展合作维度,共同为交通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