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高技术中心”)在同济⼤学嘉定校区组织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主式交通系统计算技术”项目中期检查会议。
高技术中心专项办首先介绍了本次中期检查的总体工作要求,对会议的组织形式和检查重点作出详细说明。随后,同济大学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冯世进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表示学校将持续为项目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科研任务顺利推进。交通学院党委书记马万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项目组将认真吸纳专家意见,进一步凝练研究重点、深化任务落实,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高技术中心负责人介绍中期检查工作要求
会上,项目负责人孙剑教授代表项目组作项目总体进展汇报。据介绍,项目自2023年12月启动以来,围绕自主式交通系统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多方式异质主体协同难、跨域计算效能低、异构算力融合差,系统构建了端-边-云协同的技术架构体系。在新型计算架构、模型与场景库建设、关键算法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全部中期考核指标均已通过第三方测试验证。

项目负责人孙剑教授汇报项目总体进展情况
随后,项目组围绕“自主式交通系统”核心研究内容组织了系统平台现场演示。与会领导和专家乘车前往同济大学智能网联交通测评基地,实地检查了项目研发的算网一体化调度平台、车载协同计算装备、边缘计算装备与运营管控侧云计算平台,全面了解自主式交通系统的总体架构与关键技术实现。

项目组介绍研发的自主式交通系统计算装备平台
在自主式交通系统虚实融合测试环节,项目组创新采用“虚实同步、双线并进”的演示方式,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与真实测试场实时联动的虚拟环境,实现了从物理交通到数字空间的同步映射与协同验证。专家组现场体验了T型路口无保护左转、环岛多车博弈、人机混驾交叉口等典型的自主式交通复杂场景下的多主体协同通行测试,充分展示了项目在复杂交通条件下的智能感知、决策与协同控制能力。

专家组通过指挥中心观摩与实车体验同步参与自主式交通系统虚实融合联动测试
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审查材料及观看现场演示后,围绕计算体系架构与标准、模型与算法体系、验证场景构建、跨方式与跨域计算以及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质询与交流。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技术路线清晰,中期检查结论为“通过”。专家组同时对项目下一步深化实施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项目负责人孙剑教授代表项目组进行答辩
为深入贯彻专家组意见,项目组于10月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召开年度工作交流会。会议系统梳理了中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围绕技术架构完善、模型构建优化、系统协同提升及平台验证强化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计划。会议认为,项目已进入深化实施的关键阶段。为确保专家建议有效落实、项目目标顺利实现,项目组确立了“对标要求、明确责任、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要求各参与单位建立健全落实机制,确保各项整改与优化措施有序推进并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