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我院学子在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智能交通专项)创新挑战赛获得一等奖!
  发表时间:2025-11-11    阅读次数:


11月8日,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智能交通专项赛在四川省成都市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院的参赛团队凭借出色发挥载誉而归,荣获一等奖,实现了该系列赛事的突破!

C3CA

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

智能交通专项赛


一等奖



25A35

项目名称:

钢轨“听振”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溯源与智能诊断先行者

比赛地点:成都市

团队负责人:孙志昂

团队成员:韦积鋆、吕绍龙、宋雪、叶子、屈颖涛、潘亮尘、李思哲、赵子强

指导老师:杨新文教授、曲帅博士后

项目简介: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快速扩张、运营密度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服役时间累积延长,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与噪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钢轨波浪形磨耗(简称“钢轨波磨”)是常见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钢轨波磨检测技术依赖人工、具有明显滞后性、漏检误检率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智能化检修需求。对此,数智轮轨团队首次提出了振动-噪声-视觉多模态融合的边缘感知技术体系,并基于此研发了嵌入信号处理算法、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机视觉架构的软硬件设备,构建了集成动态检测与在线诊断的车载式钢轨波磨检测分析系统。项目从钢轨波磨检测出发,着眼于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问题的根源性识别,促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交通基础设施的主动预警与精准维护,旨在引导轨道工务作业由“被动治理”转向“主动防控”,争做人工智能赋能轨道检修的先行者,推动轨道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友好性与运营经济性提供全新路径。


指导教师简介




79BA

杨新文

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人工智能+轨道交通”交叉领域研究,重点聚焦轨道交通轮轨系统健康监测与智能诊断、轨道结构振动噪声智能控制、光-视觉-声-振动-雷达融合检测技术、智能维护机器人系统等前沿方向。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重点企业专项课题等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EI收录100+),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相关技术在轨道交通工程中成功转化应用。作为国际顶级期刊编委及WTC等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成员,积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培养了多位赴日本名古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国际高校深造的优秀学生。

298F

曲帅

博士/博士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专注于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控制与铁路装备智能运维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任务,主持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项目,并参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地下交通基础设施智能运维项目。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11篇,成果被收录为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在轨道交通、动力学与振动工程领域国际会议多次做口头报告,荣获第二届国际轨道交通学术会议(ICRT)最佳论文奖。





赛事概况


交通运输行业凭借广阔的市场规模、多元的应用场景、海量的数据,正成为“AI+”落地的重要领域。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产业深度融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2025第三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智能交通(成都)专项赛,以“场景驱动·数智强国”为主题,采用“产业命题”与“开放场景”竞赛模式,设置网络选拔、重点推荐、行业晋级、路演比拼、赛奖嘉年华等重点环节,遴选培育“AI+交通运输”典型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从交通监测、信息分析到动态管控、应急指挥等多层次、多场景的应用突破,促进构建更高效、绿色、安全的未来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