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联系我们

研究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同济高等讲堂第34讲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5-11-17    阅读次数:

        2025111418:25,由交通学院举办的同济高等讲堂在同心楼224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堂特别邀请了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杨春生教授,为在场师生作题为“第三次AI浪潮与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报告。

杨春生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深具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曾长期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担任首席科学家,在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任特聘教授,并在加拿大CARLETON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博导。他三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可信人工智能、鲁棒机器学习、预测运维与复合推理等方向研究,在学术界与产业界均具有丰富实践与贡献,并曾担任多国科研机构评审专家。此次受邀来同济高校讲堂,杨教授结合自身科研历程和国际研究前沿,为同学们带来了深入浅出的系统分析。

在讲座中,杨教授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萌芽以来的发展脉络,指出 AI 大体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波以“手工构建知识”为特征,典型形式是专家系统等基于规则和知识库的推理方法;第二波是以“统计学习”为核心的阶段,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大规模数据和算力支撑下推动了图像、语音等感知能力的突破;正在兴起的第三次 AI 浪潮则迈向“情境自适应”的智能系统,强调在理解环境和语境的基础上进行自适应决策与推理,其中以 Transformer 为代表的大模型是实现这一阶段统一表达和跨任务能力的重要技术路径。他特别提到,随着GPT等大模型推动自然语言、图像、视频等多模态协同学习,人工智能首次具备了“生成—理解—推理”一体化的能力。他进一步引用MIT多位学者近年在AI经济效应方面的重要研究,介绍AI对生产率、创新能力、收入分配与劳动结构的深刻影响。

杨教授强调,当前AI技术的快速扩张不仅体现在模型规模的持续攀升,更表现在人工智能能力从感知向认知的跃迁。他指出,未来新时代的人工智能将更加重视情境理解、知识结构化、抽象推理以及自主适应能力,这意味着AI不仅是工具,更将成为认知与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他基于自己在智能系统、工业模型、复杂工程场景等方面的多年研究经验,详细讨论了AI新技术在生产制造、基础设施管理、工程决策优化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前景,说明AI在行业落地过程中面临的数据质量、模型可信度、安全控制等关键挑战,提醒同学们在技术热潮中保持冷静判断与科学认知。

最后,在互动问答环节,杨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AI是否相当于新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等问题作出耐心而深入的解答。他指出,AI在各个学科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他鼓励同学们积极拥抱新技术、培养跨学科能力,并在研究和工作中保持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