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和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交通的战略需求,同济大学于2024年9月整合原交通工程系与运输管理工程系的优势师资力量,正式组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汇聚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20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28人。师资中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海外优青”等国家级优秀人才10人。师资研究方向覆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自主式交通等,形成了知识结构完善、年龄层次合理的学术梯队。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首要责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承担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负责“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二级学科建设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建成了一批先进的教学实验平台,包括:高等级自动驾驶实验车队、OnSite自动驾驶共性关键技术测试服务平台、智能网联三相映射缩尺实验平台、交通大数据实验平台、人机交互整车在环平台、CAVE平台、自主式交通虚实融合测试、8自由度驾驶模拟器、高速铁路模拟驾驶器、轨道交通运控一体“虚实融合”仿真沙盘等,为各层次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提供强大的实验支撑。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科技需要,聚焦交通规划、综合运输、自主式交通三大学科领域,重点布局“综合绿色交通”、“智慧出行服务”、“自主交通系统”、“低空交通经济”和“交通新质安全”五大研究方向,聚力开展原创性、应用型科技攻关。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百余项,在区域与城市交通规划、轨道交通运输组织、交通流仿真、智能网联共享交通、交通主动安全、自动驾驶测试、自主式交通计算等领域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长期注重发挥学科优势和科学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洋山国际深水港、上海世博会、虹桥国际枢纽、崇明国际生态岛、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与华为、百度、嘀嘀等头部企业成立联合实验室,攻克自动驾驶、自主式交通、共享出行等技术瓶颈,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同济天下,崇尚科学,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同济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正以昂扬的姿态,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高地”的宏伟目标,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