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枝,男,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注册咨询专家、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现任上海市多网多模式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价值工程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交通委员会BIM专家委员会。曾入选“浦江人才”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学科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移动性规划)。
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网络优化与决策(低空)、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化建造与智慧运维、公共交通规划与政策。
曾长期参与大型枢纽机场、磁浮与轨道交通、复杂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工程项目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研究与实践。
参与授课:本科生课程《机场工程》、《机场规划与设计》,中美夏令营课程《磁浮交通系统》(英文)。
教育经历
2008-2011,同济大学,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专业,博士
1998-2002,同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
1991-1995,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
工作经历
2012.10-至今 同济大学交通学院/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副研究员;
2016.1-2017.1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城市规划系,访问学者;
2000.11-2012.09 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部门负责人;
1996.08-2000.10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1995.07-1996.08 上海市第三建筑发展总公司/上海申念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研究成果
聚焦空铁一体复杂交通枢纽的规划和运行,从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应用验证等方面,系统研究构建数智化背景下综合交通枢纽基于人因视角的移动性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航空枢纽多层级交通与区域多模式交通协同耦合规划与分析技术,提出“智慧度”概念构建枢纽机场智慧化水平评估理论与方法等,积极加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协同创新。
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级项目子课题5项;主持完成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17项、在研1项。主持包括重要产学研合作项目等10余项,近阶段担任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建设项目总控顾问。
国内外核心期刊及顶级会议等发表论文近40篇,包括中文核心期刊《管理世界》、运筹学领域国际权威核心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能源领域顶级期刊《Applied Energy》(IF= 11.0)等SCI/EI论文20余篇。相关咨询建议与智库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并推广应用。
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编制国家、行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2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其他专利2项。
获奖情况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第15完成人);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第4完成人);
上海市公路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第2完成人);
发表刊物
学术论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管理世界》、运筹学领域国际权威核心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能源领域顶级期刊Applied Energy(IF= 11.0)等。